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中共琼崖地方组织在远离中央,远离主力的特殊环境下,创造了“孤岛奋战,艰苦卓绝,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奇迹。可以说,琼崖革命不倒的红旗,是千千万万的琼崖共产党人和革命军民用鲜血染成的。在漫长的革命斗争中,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就有2.3万多人,他们和那些无名英雄们,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奋勇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五位琼崖特委书记壮烈牺牲
中共琼崖特委从1927年6月至1947年5月,存在了近20年,是琼崖革命时期,中共琼崖地方组织存在时间最长的。它跨越了大革命时期、整个土地革命时期和全面抗战时期,直至解放战争初期才改为中共琼崖区委员会。
琼崖四二二事变发生前后,琼崖共产党组织和党团员根据上级指示果断撤到农村,坚持斗争。中共广东区委为了加强琼崖党组织的领导,1927年6月上旬,派共青团广东区委书记杨善集以中共广东区委特派员身份回琼指导工作。同月,中共琼崖地委在乐会县第四区宝墩村召开紧急会议,将中共琼崖地委改为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杨善集任特委书记。同年9月23日,特委书记杨善集在椰子寨战斗中牺牲。
11月上旬,特委在乐会县第四区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调整充实特委领导班子,王文明为书记。1928年2月,召开中共琼崖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李源为特委书记。同年6月5日,召开中共琼崖第三次代表大会,选举王文明为特委书记。6月下旬,广东省委派黄学增来琼改组特委,黄学增任新的特委书记。1929年2月特委被敌人破坏。5月,广东省委指定官天民任书记。7月,特委领导机关在海口再次被破坏,黄学增、官天民牺牲。8月中旬,在定安县内洞山召开各县代表联席会议,中共琼崖特委临时委员会成立,9月省委批准正式成立特委。11月,召开党团特委联席会议,选举特委领导核心,王文明为特委书记。1930年1月17日,王文明在母瑞山病逝,特委书记由冯白驹继任。1947年5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中共琼崖特委改为中共琼崖区委员会。
从1927年6月至1930年1月,先后担任琼崖特委书记的有杨善集、王文明、李源、黄学增、官天民,其中王文明先后担任三任,这五人都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除了大众熟知的杨善集、王文明、黄学增外,李源在担任琼崖特委书记后不久,就接任广东省委书记,随即牺牲。
李源1904年出生于一个东莞县贫穷农民家庭。长期从事工人运动和武装斗争,先后参加了省港大罢工和广州起义。1928年5月,李源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他作风艰苦朴素,为了劳苦大众的利益,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当时斗争环境恶劣,派往各地去的同志,往往是去一个,牺牲一个。李源不怕艰险,毅然前往东江指导工作。据《琼崖英烈传》记载,出发前,他对爱人邱泳闲说:“这次我要出发到艰险地方去。你正身怀六甲,不能随行。如果我不幸牺牲了,将来生下儿子或女孩,辛苦你抚育了。请你教育孩子长大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我父亲的脚是跛的,母亲双目失明。这两位老人家,也许我不能尽人子之道,辛苦你料理他们,请你一切以革命事业为重,处理好家事,使我无后顾之忧,奔向前方。”说罢,他收拾好行装,与爱人珍重道别踏上了新的征程。1928年秋末,李源由丰顺到大埔,准备到三河坝开展工作,他刚到达三河坝渡口,被埋伏在四周的反动武装逮捕。狱中,他铮铮铁骨,坚贞不屈,惨遭敌人杀害,时年仅24岁。
五年间六任琼东县委书记牺牲
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琼留下姓名的烈士一共5844人,其中仅琼海市(民国时期的琼东县和乐会县)就有1722人,占全琼这一时期留下姓名烈士总数的30%。其中1927年8月至1932年7月的五年间,中共琼东县委六任县委书记前赴后继,为革命献出生命的事迹,更是全国罕见。这六任县委书记是刘裔琪、冯世江、冯甲、陈致训、杨善沐、王义权。
刘裔祺是琼东县党组织、革命武装和革命根椐地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也是中共琼东县委第一任书记。1927年9月,刘裔祺出席了中共琼崖特委在乐四区召开的军事会议,决定9月下旬举行全琼武装总暴动。为了落实贯彻会议精神,加强对暴动的领导,琼东县委成立了以刘裔祺、王明业、冯世江、黎竟民等人组成的县暴动委员会,并决定于9月23日在县城举行暴动,摧毁县城反动势力和民团据点。刘裔祺等在掌握了敌方的兵力、装备、布防和活动规律等情况后,便在东六区墩头村召开会议,制定县城暴动方案。9月23日在起义士兵的接应下,各连小分队按计划行动,捣毁县署,冲入国民党县党部,击毙国民党士兵5名,缴获步枪5支,打死“清党”委员王祚琨,打伤“消党”委员冯学裕,敌大队长王诗教和反动县长罗让贤仓皇逃跑。暴动队伍占领县城后,立即散发传单,张贴革命标语,没收“清党”委员周航坚家的粮食,宣布反动分子的罪状,宣传了党的政策,扩大了政治影响。
琼东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使敌人十分恐惧,因而千方百计地加以破坏。由于军事进剿难以得逞,敌人便采用更为阴险毒辣的手段,派遣特工人员化装进行破坏和谋杀。1928年3月的一天,刘裔祺等在汪洋村一户农民家里研究工作,被敌保安大队包围袭击,在突围中,刘裔祺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刘裔祺牺牲后,敌人将他的头颅割下并悬昂在琼东县城门示众。
第二任琼东县委书记冯世江,带领琼东军民在敌人的疯狂军事“围剿”下坚持斗争。1929年11月,冯世江组织领导攻打国民党琼东县监狱,营救政治犯80多名。自此以后琼东县革命斗争再次出现喜人景象。各区、乡苏维埃政府陆续恢复或建立。1930年初,琼东县恢复了共青团县委,青年工作重展新貌,妇女工作也出现好势头,得到特委的表扬。除此以外,反帝大同盟、互济会、劳动童子团等群众团体也陆续恢复和建立起来。1930年4月,冯世江在琼东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围攻“团猪”(反动的民团和地方武装)为目标的“红五月”攻势。5月上旬,琼东红军连和赤卫队在冯世江、冯甲、王永瑞等率领下进攻六区旧村炮楼,歼敌29人,缴获步枪29支。此后,又先后摧毁了汪洋、西坡、福雷、玉田园、何鲁、山溪等地炮楼碉堡,缴获一批枪支弹药,沉重地打击了敌人,敌人只好从农村据点撤出,龟缩城镇,琼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全面恢复。1930年7月,冯世江应琼崖特委之召到母瑞山述职,途中遇敌阻击负重伤,治疗无效而牺牲。时年26岁。
琼文革命根据地为抗战作出巨大贡献
在全面抗战时期,全琼留有姓名的烈士一共7981人,其中琼山县、文昌县两县共有4821人,占这一时期烈士总数的60%。这和琼文抗日根据地坚持斗争6年之久是分不开的。琼文地区,是指南渡江以东的琼山县三区、四区各乡和五区部分乡以及文昌县的大昌、潭牛、冯凤、南阳、溪尾、髙隆、重兴、蓬 莱、新桥、抱罗等乡。
1939年2月10日,日军占领海口市区及府城后,向南进犯,占领各村、墟集、交通要道、港口。中共琼山、文昌县委根据琼崖特委的指示,在广大乡村发展抗日武装力量,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经过从1939年春到1940年秋的游击战争,琼山和文昌抗日武装紧密配合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一大队,创建了琼文抗日根据地。这块根据地锻炼了琼崖的抗日武装,钳制了日军兵力,扰乱了日军的部署,为在全琼展开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提供了依托,也为后来琼崖独立纵队主力挺进外线作战奠定了基础。
1942年5月,日军一面调集侵琼的第十五、十六警备队和伪绥靖队、伪自警队等6000多兵力,先从琼文开始,然后分东、西、南三路向临儋、乐万等抗日根据地进行规模空前的“扫荡”和“蚕食”,采取从点到线,从线到面,步步为营的“蚕食”政策。此时,国民党顽固派同日伪军配合,大肆散布“曲线救国”“先倒共后抗日”等谬论;在琼文抗日根据地南部和西部布防,在琼山县的中税、大坡、文岭等地和文昌县的南阳、迈众 等地设立据点。琼文抗日根据地进入非常困难的时期。这一时期被杀害的民众占琼文抗日根据地人口的16.7%,被烧毁的房子3.2万间,全部被烧光房子的村庄有300多个,全被杀光的村庄 34个,被抢耕牛数万头。
面对日伪军的疯狂“扫荡”“蚕食”,中共琼崖特委于1942年10月17日作出《粉碎敌顽“蚕食”政策的决议》。11月至12月间,琼崖特委又作出对日伪军《反“蚕食”斗争的指示》。独立总队第一、二支队和地方各级党组织坚决执行琼崖特委的指示,当日军集中“扫荡”时,立即掩护群众安全转移。同时通过情报网点,了解日军的行动规律,组织精干的游击小组和武装工作队,机动灵活地开展游击战,消灭日军有生力量。
在反“扫荡”、反“蚕食”的日子里,活动在琼文抗日根据地的独立总队各主力部队和琼山县委及其领导之下的县、区常备中队、常备队连续挫败日伪军的阴谋,不断歼灭部分日军。从1942年10月至1943年1月,独立总队第一、二支队主力在县区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先后歼灭日伪军1200多人。独立总队第一、二 支队在反“扫荡”、反“蚕食”作战中牺牲也很大,特别是武工队、游击队损失较大。独立总队第二支队副支队长覃威在反“扫荡”作战中英勇牺牲。
少数民族英烈投身解放事业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白沙根据地和五指山根据地的陆续建成,琼崖特委迁移到五指山区,这里是黎族、苗族群众的聚居区,地广人稀。在党组织的发动下,大批少数民族群众参军参战,很多人在战斗中英勇牺牲。解放战争时期,白沙、保亭、乐东、琼中、五指山5市县的留有姓名烈士人数分别达到129人、115人、276人、188人、59人,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5市县留有姓名烈士总人数的83%。抗战后期,琼崖纵队进入五指山山区,这里居住着几十万的黎族、苗族同胞,为部队的扩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源。仅1948年的秋季攻势中,白沙县就献粮5000余石,光洋2万多元,1100多名青年报名参军,还组织民工队、担架队、运输队跟随部队战斗。
苗族头人陈日光和陈斯安父子,从抗战时期起就积极支持我党的活动,在吊罗山一带建立苗族抗日武装。 国民党反动派对陈日光父子恨之入骨。1946年5月15日,陈日光和苗民正在山上盘皇殿里议事,忽被国民党46军200多敌兵包围。 陈日光和23名苗民被捕押往陵城,关在原侵琼日军建的油库里。敌人要陈日光“自首”,陈日光严词反驳说:我跟共产党打日本,反“国贼”有什么错? 23名苗民有什么罪?敌人要他招来陈斯安换回其余苗民。他明知陈斯安来父子必被害,但为了救出被关苗民,毅然致书斯安,写道:愿我父子同死,救出众乡亲。斯安接书,凛然赴狱,救出苗民。狱中,父子同心拒绝了敌人甜言美食和封官劝降,忍受酷刑折磨,坚贞不屈。1946年12月31日,两人被国民党杀害于保亭县城。1985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父子俩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特约撰稿 陈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