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4.27四川省教师招聘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与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V,错误×)
1. V【解析】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教师应将课程标准作为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2. ×凯洛夫主张,教学过程分为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阶段,第一步是感知。
3. ×【解析】新中国建立后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所以学前教育应该属于学校教育制度的起始阶段。
4. V【解析】当幼儿违反常规后,不必直接去拒绝他们或处罚他们,而是可以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体会到违反常规的自然恶果,从而使他们记住教训、明白事理,这就是自然后果法。所以自然后果法主张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不干预,不强迫。
5. ×【解析】要素主义认为,学校的课程应该给学生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即知识。赫钦斯在《美国高等教育》一书中说:“课程应当主要地由永恒学科组成。”永恒主义者还进一步阐明了名着课程,认为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最好途径。
6. V【解析】显性课程也称正规课程指学校所开设的所有课程,即在课程表上应该体现的课程,显着特点是计划性。隐性课程也叫潜在课程,无形课程或隐蔽课程,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具体学习环境中所获得的“计划外”的知识、观念、情感等,不是课程计划中所预期的东西。所以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7. ×【解析】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因此学生的学习以间接经验为主。
8. V 【解析】单元设计不是单纯知识点传输与技能训练的安排,而是教师基于学科素养,思考怎样描绘基于一定目标与主题而展开探究活动叙事的活动,目的是为了创造优质的教学。单元不是把教学内容碎片化地当作知识点来处置,而是有机地、模块式地组织与构成的。所以单元设计超越了课时主义,主张教师上某一节课时必须“瞻前顾后”。
9. V【解析】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例越大,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因此,高等动物的行为后天成分在在生活中起作用更大。
10. ×【解析】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如下:(1)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3)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4)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11. ×【解析】一般认为,婴儿与主要照料者(母亲)的依恋大约在第六七个月形成,并且开始出现对陌生人害怕的情况,即“认生”。认生是指儿童对不熟悉的人表现出一种害怕的反应。认生是每个幼儿都不可避免的现象,所以不能避免。
12. ×【解析】从人的整个一生来看,其发展是连续不断的,但个体的心理方面在某些年龄阶段会因为持续发展的积累而出现某种心理特质的突发性变化或出现新的心理特征。本题小班幼儿和大班幼儿不同的表现,说明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心理特征是不一样的,体现阶段性的特点。
13. V【解析】根据认知失调理论,当个人发现自己的认知失调时,他总是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以达到新的认知协调,所以认知失调是改变人的态度的先决条件。该题可以参考华图基础班配套习题第九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的判断题: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改变可以导致人的态度改变。
14. V【解析】本题考查心理学经典实验,象棋大师是运用了他丰富的领域知识进行组块,获得神奇的效果。在某一个给定的时间内,象棋大师利用组块获得和记住了更多的信息。因此说明加工深度对记忆容量有着很大影响。
15. ×【解析】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有许多,包括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目标设置、成败归因、奖励和学习监控。此题考查的是替代性经验。
16. ×【解析】心理健康活动属于实施者和被实施者的一种双边活动,其成效不能单纯的取决于实施者,还应该取决于被实施者。
17. ×【解析】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主要内容是:幼儿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出国留学、成人教育、特殊教育、扫盲教育,所以题干错误。
18. V【解析】地方性教育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据法定权限,制定的教育领域的规范性文件。
19. ×【解析】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有三种: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教育法律关系客体一般包括物、行为以及与人身相联系的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和其它智力成果)等。此题学生和老师都属于主体。
20. ×【解析】教育立法的程序包括法律议案的准备,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审议,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法律的公布。
21. V【解析】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主体由于过错侵害了他人权利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过错责任原则采取“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
22. V【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3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依法另行指定监护人。被撤销监护资格的父母应当依法继续负担抚养费用。
23. V【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24. ×【解析】这句话的含义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的朋友关系对待学生,用诚恳、真诚的话语打动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感化学生。因此这句话更注重教师的情感教育。
二、单选题
1. C 【解析】A项属于个人本位论,B项涂尔干社会本位论,D项,萨特属于个人本位论,C项柏拉图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孔德是社会本位论,都强调教育为社会服务。故选C.
2.D【解析】孔子教育学生是用的“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六艺属于西周时期教育内容。故选D.
3. B【解析】B项属于内发论。其余三项都是外铄论。
4. C【解析】A项模仿说代表人物是孟禄,本能起源说代表为沛西能,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为米丁斯基凯洛夫。杨贤江为需要起源说代表人物,故选C。
5.C【解析】王老师关注的是预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属于结果导向,故选C。
6. B【解析】杜威的新三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7. A【解析】该校体育教研老师集体开发的课程,所以选校本课程。
8.B【解析】杜威的活动课程是以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
9. B【解析】赫尔巴特对应的应该是《普通教育学》
10. A【解析】数学是形式教育论者最看重的一门学科。
11.
B【解析】盈科而进意思是比喻要想进步、提高,必须打好坚实的基础,故选B。
12.C 【解析】老师通过演示实验讲授“灭”字,是演示法。
13.D【解析】负面情绪不宜采用压抑的方式,所以不属于情绪教育与辅导目标。
14.C【解析】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分班而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属于分层教学。
15.B【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好一件事情,准备工作很重要。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先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
16.C【解析】学生成长的道路上需要教师的引领,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烦恼,说明教师的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因此答案为C。
17.B【解析】班主任在班委选举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听取学生的意见,因此本题答案为B。
18.C【解析】高老师没有运用语言正面提醒,而是根据最小干预原则,运用动作将学生唤醒,因此答案为C。
19.A【解析】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学校通过播放电影影响学生的品德,属于情感陶冶,因此本题答案为A。
20.D【解析】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因此本题答案为D。
21.A【解析】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可见他认为人的发展从外界来说主要是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等的影响,而不是人类实践活动过程的影响和制约。
22.C【解析】老师能够根据学生活动判断学生运用了什么学习策略,说明学习策略可以通过外在观察看出来,所以学习策略具有外显性,因此答案为C。
23.B365bet娱乐场注册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安装_篮球体育比分365
【解析】前运算时期儿童会觉得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有感知的、有情感的,即所谓的泛灵论,因此本题答案为B。
24. A【解析】布鲁纳主张为了促进中小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必须全面的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加深对教材结构的理解。因此本题答案为A。
25.C【解析】建构主义广泛重视情景式教学和合作学习,强调学习者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孙老师让学生在实际中进行观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引导学生在讨论与合作中进行学习,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思想,因此本题答案为C。
26.C【解析】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个别心理辅导最有效。
27.D【解析】自我奖励属于自律,属于后习俗水平,因此错误。A是惩罚服从阶段,属于前习俗水平;B是相对功利取向,属于前习俗水平;C是寻求认可阶段,属于习俗水平。
28.C【解析】题中描述的就是教师的期望效应,即罗森塔尔效应。马太效应是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与题意不符。
29.C【解析】“提取失败理论”的观点认为,遗忘是一时难以提取出需要的信息,遗忘之所以发生是因为编码不准确,失去检索线索或线索错误。题干中妈妈给了一个提示,即给予了一个线索,因此选择提取失败理论。
30. C【解析】题干将各个词语联想到一起,是视觉想象,属于精加工策略。
31.B【解析】题干中“将学期报告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即将问题分解为若干子问题,寻找解决每一个子问题的手段,通过子问题的解决,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方法就是手段-目的法。
32.A【解析】“快速”表示同一时间内注意的对象数量多,即注意的广度,和A答案中注意的范围表述一致。
33.B【解析】杨艺本身对生物感兴趣,即具有好奇心,这属于认知内驱力;得到老师表扬之后,加深了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即为了得到教师表扬,这属于附属内驱力,而认知内驱力是内部动机,附属内驱力是外部动机,因此不能单纯选择内部动机,故选择B。
34.B【解析】“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的意思是,只有仁者能公正无私地去喜爱人、憎恶人。“喜爱”、“憎恶”是一种情感体验,因此选择道德情感。
35.D【解析】依据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是否完全特定化分类,只能在CD两个答案选择,而“聘任制”是一对一的,主体是特定的,因此选择相对教育法律。
36.C【解析】略
37.A【解析】小明是小学一年级应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儿童,对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学生伤害事故适用于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38.D【解析】题干中没有平等和儿童尊严问题,所以A和B选项不选,另外题干中也没有提到玲子的意见因此C选项也不选。园长拒绝执法部门对玲子的谈话,保护了玲子可能受到的心理和合法权益的侵害,保护了儿童最大利益,因此选D。
39.B【解析】《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
(一)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
(二)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因此本题选B。
40.C【解析】题干中描述的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权,对此规定的实施是权利的享用,因此本题应该选C。
41.C【解析】《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中第七条规定 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听取学校章程草案的制定和修订情况报告,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二)听取学校发展规划、教职工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校园建设以及其他重大改革和重大问题解决方案的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听取学校年度工作、财务工作、工会工作报告以及其他专项工作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讨论通过学校提出的与教职工利益直接相关的福利、校内分配实施方案以及相应的教职工聘任、考核、奖惩办法;
(五)审议学校上一届(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提案的办理情况报告;
(六)按照有关工作规定和安排评议学校领导干部;
(七)通过多种方式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监督学校章程、规章制度和决策的落实,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八)讨论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以及学校与学校工会商定的其他事项。
教职工代表大会无权决定学校领导的任免。因此本题应该选C。
42.A【解析】合法性原则是教育行政执法必须符合有关法律规定,值班教师做法符合法律的相关规定,因此选A。合理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教育行政执法时,所采取的措施、手段等在内容上要客观、适度、符合理性。这一原则是针对教育行政执法中存在自由裁量权而提出的。值班教师的行为不存在自由裁量权,因此不选B。没有公平公正原则,因此不选;应急性原则指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非法行为可以有效。
43.A【解析】《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规定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理念包括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因此本题选A。
44.C【解析】教师职业道德具有意识的自觉性,也就是指教师因职业劳动的特点所决定的在职业道德意识上的更高的自觉性,它是教师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的基础。因此本题选C。
45.D【解析】“肯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狂话”是陶行知的话。因此本题选D。
三、多选题
1.ACDE【解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故本题选择ACDE。
2.AB【解析】该校只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强调学业成绩,而忽视学生兴趣、需要,违背了人本主义的教育观,AB正确,DE错误;该校的做法符合要素主义课程理论,但未涉及社会改造主义,C错误。故本题选AB。
3.ABC【解析】德育功能包含个体性功能、社会性功能和教育功能。其中,社会性功能包含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等。故本题选择ABC。
4.ABCDE【解析】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其中,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有着丰富的已有经验,并且经验存在差异性,学生会在已有的经验上主动建构知识,因此倡导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故AB正确;新课改课程结构的特点为均衡性、选择性和综合性,增强了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性,C正确;新课改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D正确;E为识记性考点,正确。故本题选择ABCDE。
5.ACD【解析】校方做法不符合教育机会公平,故选ACD。
6.BCD【解析】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两者并无“谁为基础”一说,A错误;学习过程中,无意注意不能长时间保持,需要有意注意来维持,但是如果一直使用有意注意,学生又容易疲劳,因此,教师应该灵活应用两种注意形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BD正确,E错误;
7.ACD【解析】本题考查奥苏贝尔的相关知识点。甲利用“生活在水中”这一特点判定鲨鱼属于鱼类,表明其认知结构中有可利用的知识点,A正确;乙的记忆存在错误(鲨鱼和海豚并不一样,也并非胎生),表明其起固定作用的观念不够稳定、清晰,B错误;甲对于乙的说辞无法反驳,因为其已有观念和乙的说辞产生了混淆,新旧观念可辨别性不足,C正确;甲乙两个学生都在利用已有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判断,都是知识迁移,D正确;乙说“鲨鱼和海豚都是胎生的”,这是抽象思维,而非具体形象思维,E错误。故本题选择ACD。
8.BC【解析】正确搭配应该为:维纳—成败归因理论,科勒—完形顿悟理论,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故BC错。
9.BDE【解析】义务教育法规定,9年义务教育是所有适龄人员都应强制接受的,杨浩虽已年满18岁,但因初三未毕业,故应继续接受义务教育。
10.BD【解析】此题遵循过错责任原则,即当事人过错方和校方,对于老师的失职,由学校根据相关的管理规定来追责。
四、案例题
根据下面资料,作答1、2题
1. ACD【解析】材料中的王老师采用实验导入,意创设了情境,意图在于打通学生的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联系,A正确;王老师有反问,但是没有点拨同学,这也正是他对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缺乏整体把控的体现,所以B错误C正确;学生知识世界是丰富的,也是差异的,学生充满好奇心,学生对为什么气体是CO2的辩论是必要的,老师应该进行点拨和引导,D正确;E选项错在第二个环节少了“记录”,最后一个环节也少了“记录”。对于一堂化学课,记录现象和数据是尤为重要的。
2.ABCE【解析】ABE是明显正确的;课堂结束的时候,实验还没做完,老师没有完成教学目标,那我们正确的做法是要完成教学目标,所以C正确;D选项错误在于,应合理分配辩论时间,动手做实验的时间以及观察的时间,而不是一味地减少观察的时间。
3.BDE【解析】A选项,标签效应,是指当一个人被贴上某种标签时,他就会相应地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标签的内容相符。“标签”具有一定程度的导向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积极的标签有正面的影响;消极的标签有负面的影响。但是资料中张老师并没有给小兵贴标签,因此错误不选。B选项,张老师与其他科任教师交流和家访时与小兵父母沟通,体现了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因此正确。C选项,幼儿园老师说小兵的自控能力不好,不认真,这是一种内部、不稳定的因素,因此错误。D选项,张老师问小兵为什么认为自己不乖,小兵说幼儿园的老师和我爸妈都这样说他,小兵的这种自我评价与幼儿园老师及家长的评价有关,因此正确。E选项,从材料里张老师多方面观察了小兵,并与其他老师、小兵交流和家访等了解小兵,因此正确。因此答案选BDE。
4.BC【解析】A选项,教师扮演管理者的角色主要是传统的教师角色。B选项,教师多和家长、同行沟通,形成家庭、学校等教育合力,因此正确。C选项,也是材料中张老师做到的,因此正确。D选项,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一种社会认知偏差,指对某个人某方面特征的认知和评价影响到对此人整体印象的一种心理现象。教师运用晕轮效应则不能客观、全面的评价学生,则不可取,因此错误。E选项,教师对学生学业上的要求不能一视同仁,要根绝学生不同的差异进行教学,这体现个别差异性,因此错误。因此答案选BC。
5.BCD【解析】材料中小刚是场独立,而小松是场依存。他们的认知风格不一样,场独立的人更喜欢有严密结构的教学活动;场依存的人易受暗示,学习缺乏主动性;小刚更多的是深层加工。最后,题干中并不体现教师期望效应的影响比其他阶段更明显,因为期望效应也是因人而异的。所以选BCD。
6.ACE【解析】小刚是场独立,更擅长自然科学,而不是社会科学,认知风格依赖于内在主体感觉,而不是外在的客观事物。最后,小刚更喜欢安静地看书并独自做读书笔记,这表明他是“视觉-言语”通道为主。所以选ACE。
7.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及学生的权利。《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五章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负有责任且情节严重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对学校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分别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有关责任人的行为触犯刑律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材料中,该语文老师打学生造成多名学生受轻伤,教育局应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对学校相关人员进行行政处分。D项正确。
A、B、C三项:学生作为社会权利主体,享有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等。其中,身心健康权是人身权中最基本的权利,主要包括保护学生的生命健康、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人格尊严权是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学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语文老师的体罚行为,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以及身心健康权。因此,语文老师不该与学生签订上述协议,校长为了学校的声誉作出的减免学费的决定,也难以弥补对学生的伤害。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E项: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第九款的规定,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承担过错责任,即学校根据自己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过失大小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材料中的老师故意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事后,学校经调查可以向相关老师追责。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8.BCE【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及教师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对教师的义务做出了规定,具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选项中,“教师要知法懂法,遵法守法,依法执教”符合“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的要求,B项正确。“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时,要注意教育方式、方法”符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的要求,C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育工作。”选项中,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监管,符合《教育法》对于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E项正确。B、C、E三项正确。
A、D两项:学生作为社会权利主体,享有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等。其中,身心健康权是人身权中最基本的权利,主要包括保护学生的生命健康、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人格尊严权是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学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语文老师的体罚行为,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以及身心健康权,因此教师不可以按照协议对学生进行惩罚。校长在处理教育事件时要以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为重。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