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年上半年四川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解析】题干所述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功能。
2.V【解析】略。
3.V【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的表现之一
4.V【解析】略。
5.×【解析】综合课程也被称作“广域课程”或“大范围课程”,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课程。其特点是: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相邻领域的学科构成一门学科。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是指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即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因此,综合课程不等同于活动课程。
6.V【解析】题干所述体现了教学的量力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的内涵。
7.×【解析】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教学目标设计。
8.×【解析】班主任的核心工作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9.×【解析】正式群体在学校人际关系系统中起主导作用,非正式群体具有满足个体需要、保护心理健康、沟通信息、调节平衡等功能。
10.×【解析】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积极参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育活动就不会呈现好的效果。
11.×【解析】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一反思取向主张教师通过实践反思,发现教育教学意义,获得实践智慧,其主要方法有写日志、传记、构想,文献分析,教育叙事,教师访谈,参与性观察等。题干描述的是文化生态取向的观点。因此题干表述错误。
12.×【解析】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反应的过程。妈妈给予王鹏的刺激是一个月内不能买喜欢的玩具,这是一种惩罚。
13.V【解析】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及其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憎、喜恶等情感体验。幼儿的道德情感具有直接性、具体性强,易受环境影响,情感反应速度较快,但不稳定,模糊、片面、肤浅,与自然情感联系密切等特点。题干所述幼儿对图片上的大灰狼又打又骂,说明该幼儿已经具备了道德情感。
14.×【解析】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谓无意识的本能行为。题干描述的反应是一种无条件反射,而不是动作技能。
15.×【解析】给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包括给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课,还包括学科渗透、班主任工作、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等其他途径。
16.×【解析】感觉记忆中的信息是我们觉察不到的,一旦其中的一些信息被我们觉察到了,这些信息也就被传送到短时记忆中了。我们接触新朋友时刚打过招呼转头就忘记对方名字,说明新朋友的名字已经被我们注意到了。因为没有进行复述,所以新朋友的名字会很快忘记。这体现了短时记忆的特点。
17.V【解析】不同学科领域所表现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特点可能会有不同。研究表明,形式运算思维在自然科学领域出现较早,而在社会科学领域发展较为缓慢。
18.V【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目前我国义务教育的年限是九年,只包括了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育,不包括高中阶段和学前阶段的教育。
19.V【解析】略。
20.V【解析】在我国整个教育法律体系中,《教育法》处于“母法”和“根本大法”的地位,其他单行的教育法规只是调整和规范某一方面的教育关系或某一项教育工作,都是“子法”一切教育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制定都必须以《教育法》为依据,不得与《教育法》的规定相抵触。
21.V【解析】题干所述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教师不当的教育方式,那么教师个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2.V【解析】略。
23.×【解析】保护学生安全属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关爱学生”的要求。
24.×【解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信念并付诸行动的活动,简单说,是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的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
1.A【解析】略。
2.D【解析】D项属于显性课程。
3.B【解析】题干所述为班级组织的诊断功能的表现。
4.C【解析】题干中教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观察长方体包装盒,以理解长方体的相关概念,这一做法体现了对直观性教学原则的运用。
5.A【解析】略。
6.D【解析】略。
7.C【解析】实习作业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数学课的测量练习、生物课的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等。王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就是实习作业法。
8.C【解析】题干中叶老师通过唱儿歌来创设情境,以自己收拾玩具这一行为来启发引导小朋友们,使小朋友们在潜移默化中做出了正确的行为。这一过程体现了对陶冶法的运用。
9.D【解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强调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起积极的态度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由题干中的“使学生产生对鹅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可知,这位语文教师确定的这一课程目标符合新课改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0.B【解析】B项属于文化教育学的观点。
11.C【解析】题干所述是课程内容组织的整合性原则的体现。
12.D【解析】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做好各项班级教育工作的前提。
13.B【解析】教育道德作用的实现,或一定主体对教育道德的遵守,主要是靠主体内在的道德价值判断来支配的,即主要靠发自内心的信念力量。
14.C【解析】略。
15.C【解析】幼儿教育的整体综合原则要求整合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文老师的做法体现了这一原则。
16.D【解析】杜威是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因此,杜威批判赫尔巴特属于现代教育批判传统教育。
17.A【解析】题干译文:第一年考查学生断句分章等基本阅读能力的情况,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习和亲近同学,第五年考查学生是否在广博地学习和亲近老师,第七年考查学生讨论学业是非和识别朋友的能力……第九年学生能举一反三,推论事理。由此可见,这段话体现了我国古代教育德智并重的特点。
18.A【解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教育教学应注意:(1)提供活动。①教师既应为学生创设大量的物理活动,也应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心理活动机会;②在形式运算阶段前,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从现实物体和事件中学习的机会。D项说法正确。(2)创设最佳的难度。根据皮亚杰的观点,认知发展是通过不平衡来促进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提问来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并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或活动材料,促使学生的认知发展。C项说法正确。(3)关注儿童的思维过程。(4)认识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有限性。教师需要认识各年龄阶段儿童认知发展所达到的水平,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顺序来设计课程。B项说法正确。(5)让儿童多参与社会活动。皮亚杰特别强调社会活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他认为环境教育重于知识教育。A项说法不正确。
19.B【解析】领会是指把握所学材料的意义。它超越了记忆的范畴,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题干所述的教学目标是概括课文的故事情节,属于领会水平。
20.C【解析】处于后习俗水平的人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义务感,但不再把社会规则和法律看成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条文,而认识到了它们的人为性和灵活性,他们尊重法制但不拘泥于法律条文,认为法律是人制定的,不合时宜的条文可以修改。李明因帮助他人而迟到,按照班规应该受到处罚。张阳认为不应该按照班规处罚李明,因为他帮助别人是正确的。这说明张阳认识到了规则不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不合时宜的规则可以改变。那么张阳最可能处于后习俗水平。
21.D【解析】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指通过身体动作的质量的不断改善而形成整体动作模式的学习。小林学会了使用电子白板上课,这是一种动作技能的学习。
22.C【解析】因为1分钟等于60秒,所以,周昕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产生了阻碍作用,这属于顺向负迁移。
23.C【解析】杨毅将笔记本划分成两半,分别记录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和自己不懂或者重要的地方。这是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属于组织策略。
24.B【解析】小果将自己考试失败的原因归为运气,这种归因是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将考试失败归因于运气差,可能会使小果降低学习兴趣,减少学习活动。所以,A、C项说法错误。彤彤将自己考试进步的原因归为努力,这种归因是内部、不稳定、可控的。将考试进步归因于努力能够促进彤形更加勤奋、更加努力。所以,B项说法正确,D项说法错误。
25.D【解析】成就动机高的人在完成任务上追求成功的倾向强,在选择目标时选择难度适中的任务。高成就动机者喜欢选择有一定风险的工作,通过完成挑战性任务提高其自尊心,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26.B【解析】团体辅导中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的因素包括:(1)在团体中获得情感的支持;(2)在团体中尝试积极的体验;(3)在团体中发展适应的行为;(4)在团体中重建理性的认知。
27.A【解析】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认识各种材质、色彩和大小的碗后概括出碗的概念,这是一种上位学习。
28.D【解析】采取系列性策略的学生,一般把重点放在解决一系列子问题上。他们在把这些子问题联系在一起时,十分注重其逻辑顺序。小明每次都是一步一步依照试卷的顺序答题,他的认知风格更可能是系列性认知方式。
29.C【解析】小学阶段的品德过渡性特点是品德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的具体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转折期,即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研究结果表明这个关键期大致在小学三年级下学期前后,但是由于教育工作上的差异,前后有一定的出入。最佳选项为C项。
30.B【解析】略。
31.B【解析】赵老师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讲解美国、英国和法国的内容,是为了防止学生对三个国家的知识产生混淆。她依据的是记忆理论中的干扰理论。
32.C【解析】布鲁纳提出了“结构教学论”,强调“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33.B【解析】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过分强调了学生的自我选择,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34.A【解析】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李老师运用材料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这体现了学习动机的引发作用。
35.B【解析】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A项说法错误。效度高,信度一定高。B项说法正确。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C项说法错误。效度低,信度可能高。D项说法错误。
36.B【解析】形成性测验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其目的不在于评价学生,而在于调控教学。教师首先要把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单元,然后根据每个单元的具体要求设置教学目标,在该单元结束时进行测验,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握学习目标是否达到。题干所述是对形成性测验的运用。
37.D【解析】题干所述是规则性规范的概念。38.B【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39.A【解析】根据有关规定,双休日和寒暑假不得补课或办补习班。林某违反了相关规定,应该给予相应处分。
40.D【解析】完全行为能力人包括正常的年满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和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年满十六周岁的公民。张敏已满16365bet娱乐场注册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安装_篮球体育比分365
周岁,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张敏在行为能力上属于完全行为能力人。
41.A【解析】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考试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在考试管理、组织及评卷等工作过程中,有应回避考试工作却隐瞒不报的,应当停止其参加当年及下一年度的国家教育考试工作,并由教育考试机构或者建议其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行政处分属于行政法律责任。
42.D【解析】行政、司法救济是由国家机关运用国家强制力实施的。
43.C【解析】“认真备课上课”属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爱岗敬业”的内容。
44.B【解析】关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指教师对教育对象持有一种超出一般情谊的深厚感情,并在这种感情的基础上对教育对象进行谆谆教诲的态度和行为。教师要关爱学生、诲人不倦,就要做到:(1)尊重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念;(2)了解学生,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3)激励学生,挖掘学生的主体意识;(4)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题干中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说明了教师要了解学生,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关爱学生、诲人不倦的体现。(具体内容参看杨芷英主编的《教师职业道德》)
45.D【解析】爱岗敬业是所有职业道德规范的共同要求。
三、多项选择题
1.BCD【解析】面对学生的提问,地理老师未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天气情况结合起来,违背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要求教师做到直观与讲解相结合,而这位老师只关注讲解,未能结合直观的天气情况,违背了这一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统一的原则要求教师要既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差别的教学,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基于现有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发展。这位老师回避学生的问题,未能做到因材施教。
2.BCDE【解析】“人不知而不愠”的意思是: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这句话体现的是高尚的品德修养。
3.ABD【解析】题干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这一过程采用了启发式教学。A项正确。教师引导学生由先前学习过的“平均分”过渡到当前的教学内容——“按比例分配”,建立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体现了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B项正确。C项在题干中并未体现。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可以概括为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其中问题阶段是指提出问题,使情境中的困难和行动障碍更加明确起来。该教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导入新课,属于问题阶段。D项正确。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四阶段论,即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其中,系统阶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新旧观念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寻求结论和规律。该教师的导入不属于这一阶段。因此E项错误。
4.BE【解析】家访作为联系家庭和学校的桥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A项错误。教师定期进行家访,其主要目的是在增进师生互相了解和情谊的基础上,与家长共同研究教育策略、措施,帮助家长解决教育上的难题,使学生健康成长。C、D365bet娱乐场注册_365体育手机版下载安装_篮球体育比分365
两项是对家访的误解。
5.ABDE【解析】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评价,它不仅关注教师过去的成绩,而且还根据教师过去的工作表现,确定教师个人未来的专业发展需要,制定教师个人未来的专业发展的努力方向。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双向的评价,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的始终。
6.ACE【解析】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快速性、协调性、开放性和可塑性。闭锁性和动荡性属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7.AC【解析】对于问题解决的模式,传统的研究主要观点有两种:(1)桑代克提出的试误说,经典实验是饿猫实验;(2)格式塔派心理学家苛勒提出的顿悟说,经典实验为黑猩猩取香蕉实验。
8.BCDE【解析】略。9.ABCD【解析】教育守法亦称教育法规的遵守,无论是依法作为,还是依法不作为,都属于守法的范畴。A、B、C、D项都属于遵守法律的行为。E项属于教育法规的适用。
10.ACD【解析】专门的教育素养包括教育理论素养、教育能力素养和教育研究素养。师德不属于专门的教育素养。B项错误。E项与题干无直接关系。
四、案例分析题
1.BDE【解析】略。
2.AC【解析】案例中章老师通过玩纸飞机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顺利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使教学产生了良好的效果A项正确。学生的学习、认识活动包括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教师要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才能有成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其中非智力活动主要指在认知事物、掌握知识过程中的好奇、欲求、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因素的活动。章老师利用学生对纸飞机感兴趣这一特点来进行教学,妥善处理好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的关系,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C项正确。B、D项在案例中并未体现,E项表述错误。
3.CE【解析】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让学生身处于一个和谐、融洽、被人关爱和理解的氛围,行为主义理论主张采用强化原则,强调刺激一反应之间的联结。钱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张,赵老师的做法体现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张。所以,A、B项说法错误。常常会不自觉地效仿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乃至性格、气质和习惯,这就是学生的“向师性”。小峰的行为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没有体现出“向师性”。D项说法错误。
4.BCD【解析】小峰的行为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消除他这种不良行为的合适方式是对他违反纪律的行为不予关注,而不是加大惩罚力度。A项做法不合适。让家长领小峰回家,教育好了再来上课。这种做法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E项做法不合适。
5.ACD【解析】略。
6.ABCD【解析】E项表述明显错误。
7.AB【解析】孙老师体罚学生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刘军父亲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已签订的协议书无效。C项说法错误。孙老师的违法行为造成了刘军骨折。孙老师也应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D项说法不正确。孙老师并没有认识到学生的发展存在差异性,也没有将学生看作是发展中的人,E项说法错误。
8.BC【解析】由于刘军右侧胫骨骨折,属于轻伤,即使此前曾签订协议,刘军父亲仍有权利将孙老师和学校告上法庭,A项错误。教师的教育权利并不是没有边界的,D项错误。E项在案例中并未体现。